方忠
韶光流轉,盛事如約!前不久,江蘇師范大學迎來了建校70周年校慶;厥淄,砥礪奮進的歷史畫卷里,一代代師大人賡續紅色基因,弘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書寫了一頁頁輝煌篇章;面向未來,革故鼎新的新征程中,江蘇師大人“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的初心使命更加堅定,扎根蘇北大地,堅持特色發展、優質發展的主旋律更加響亮,把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向新高度的步伐更加穩健。
一、創業維艱,七秩重露繁霜,桃李下自成蹊
1952年,江蘇師范大學始建于太湖之濱的江南名城無錫,時為“蘇南軍區轉業干部文化速成中學”,幾經合并輾轉,學校于1958年北遷至山河形勝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更名為徐州師范學院。1962年春,在國務院討論高等學校調整方案的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從戰略高度出發,作出了“徐州地域遼闊,要有大學”的明確指示,使徐州師范學院在國家高校布局調整中得以保留下來。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坎坷,學校不斷發展壯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攀升,2011年學校更名為“江蘇師范大學”,再一次實現華麗轉身,以開放融合、特色創新、高端發展的姿態迎來了轉型升級新的歷史時期。
70年來,師大人矢志奮斗,步履鏗鏘。在教育部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的辦學體制逐步健全,人才資源逐步匯聚,科研成果逐步豐碩,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學校由最初的僅有1900余名師生員工的轉業干部培訓學校,發展成為以師范教育為主體、多學科協同并進、社會服務能力日益提升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70年來,一代代師大人弘揚“守正出新,堅志勇為”的校園精神,自強不息、砥礪奮進、求實創新,永遠跟黨走的政治本色始終不變,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辦學宗旨薪火相傳,在追求卓越的發展之路上實現了一次次精彩蝶變。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厚德博學的碩儒巨匠,向社會輸送了二十余萬名合格師資和其他各類人才,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活躍在海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個領域,更為江蘇特別是區域基礎教育的優質資源配置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厚積薄發,十載臥薪嘗膽,矢志教育報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江蘇師范大學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抓住“雙一流”建設和省部共建的重大機遇,駛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走出了一條主題突出、內涵提升的改革創新之路,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學校成功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建設高校,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黨建引領,初心彌堅。校黨委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牢把握辦學治校正確政治方向,充分發揮黨委領導班子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通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縱深延展,不斷提升黨建質量、匯聚事業發展合力,為建設高水平大學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立德樹人,培育英才。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以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為引領,形成了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強校,追求卓越。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強校是第一戰略的理念,形成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留住人才的方案,全力打造一支與學校改革發展相適應的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服務區域,賦能共贏。學校堅持扎根徐州、輻射淮海,在服務社會中提質升級,形成立足蘇北、服務區域、面向全國,政產學研相結合的社會服務體系。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規劃、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徐州“一城一谷一院一區”建設規劃。
三、弘道任重,回答時代之問,走好創新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進行了系統部署,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體現了我們黨對科教事業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和長遠謀劃。
站在建校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決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搶抓國家加快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大力發展師范教育的重大契機,立足國家需求、社會期盼、師生愿景等各方面的現實因素,以更高的站位、更深的思考、更實的舉措,系統謀劃、加快推進學校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辦學治校實踐中,回答好如何辦一所“人民滿意的大學”這一根本問題。
第一,我們要辦一所能夠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的大學。堅持黨對學校的領導不動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講政治的要求落實到學校建設管理的各方面、各環節,為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提檔升級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正確的思想根基、必要的人才支撐和良好的政治生態。
第二,我們要辦一所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傳承師范教育的傳統底蘊,堅持“一流師范大學”辦學定位,始終把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立校根本。繼續穩步擴大師范生招生比例,把好師范生培養的入口關和質量關。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引進和培養更多優秀的師資團隊和教師教育研究人才。推進傳統師范教育向“新師范”教育轉型,形成系統化、智能化、開放性的師范教育新目標、新形態、新模式。
第三,我們要辦一所勇于改革創新、鼓勵擔當作為的大學。要確立以改革創新為主要動力的發展思路,對標一流大學建設核心指標和績效評價要素,加大人才培養、人事制度、科研體制、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勇于打破自身內部政策壁壘和機制障礙,不斷增強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治理“天花板”的突破,激發全校教職員工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
第四,我們要辦一所加強對外協同、服務區域發展的大學。牢固樹立以服務換支持、以貢獻謀發展的校地共贏辦學理念,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進一步暢通與地方共創共建、協作協同的工作機制,搭建常態化、制度化交流平臺和政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平臺,不斷擴寬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的領域和方式,充分發揮才智優勢,實現學校改革發展與推動地方建設的雙向促動。
七秩悠長、弦歌賡續,征程風勁、華章待啟。江蘇師范大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肩負新使命、闊步新時代,秉持“崇德厚學,勵志敏行”的校訓,向著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師范大學目標昂首邁進,以更加優異的辦學成績、更加優質的服務效能,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為國家教育強國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